花蓮在地報導更生日報
琉璃珠屬於排灣族部落三寶之一,琉璃珠象徵著家族地位,也是最高貴的傳家之寶。阿美族婦女過去有瑪瑙與珊瑚為裝飾品,現代阿美族向排灣族取經,也訓練一批製作琉璃珠的高手,顏色、意象有阿美族文化味,許多婦女加入學習,是東部原住民新興的手工藝。
刀、陶壺、琉璃珠是排灣族傳統社會的三寶,琉璃珠原料取得不易,原料熔點高達攝氏一千二百度,以過去的火氣技術,製作困難,製作過程還需要精細的手工,才會出現炫麗的外觀。琉璃珠寶不但象徵排灣族家族地位,是嫁娶高貴的聘禮、嫁妝,也是家族的傳家之寶。
除了刀器以及陶類,東部並沒有琉璃原料,山區、海底卻有豐富的寶石,阿美族婦女特別喜歡紅色系列的飾品,所以山區的瑪瑙以及海底的紅色珊瑚,成為阿美族傳統文化裝飾品,和排灣族琉璃珠同樣貴重。
現代台灣原住民族文化交流密切,手工藝方面更為暢通,各族群也不吝於指導製作技巧,瑞祥村原住民古輝雄為琉璃珠迷樣的姿色深深著迷,激發他學習興趣,特別到屏東取經,學成之後在阿美族部落推廣,同時在舞鶴社區活動中心二樓成立秀姑巒阿美文史工作室,已經訓練一批種籽指導員,包括陳玉英、詹秀櫻等人,在當地安排固定時間授課,許多婦女加入行列,是織布、木雕、陶藝之外新興的原住民手工藝。
排灣族琉璃珠文化久遠,文化工作者精心製作的作品匠心獨造、鬼斧神工,作品深邃神秘,散發出排灣族文化美,其他族群望塵莫及。秀姑巒阿美文史工作室成員學習時間短,不過,將阿美族特有的文化融入琉璃珠工藝內,包含顏色系列、外型、圖騰、意象等,和排灣族琉璃珠有明顯的區隔性,在比較上,從文化層面提昇品質。
琉璃原料經融化後可塑性高,扁、方、圓、大小以及顏色、上釉的圖案都可任意由製作者取捨,體積小如一粒豆子,大只有小拇指頭,製作過程每一道細節精細,不慎失手容易失敗,從作品的小細節中,可以看出製作者功夫的精練度。
秀姑巒文史工作室是中區推動琉璃珠手工藝的團體,成立一年多,已經創作出許多精巧的作品,也在童之園內設攤販售。成品有大宗的有項鍊、手環,小的有耳垂等,顏色鮮麗,非常有阿美族味。現場開放遊客DIY或是研習,秀姑巒阿美文史工作室期望透過琉璃珠,和遊客文化交流,並分享製作的樂趣。

(記者黃聰明/瑞穗報導)
http://www.ksnews.com.tw/

KALU2002/12/12發表 被閱讀: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