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鶴位於正落於北緯23.5度的北迴歸線上,舞鶴台地孕育阿美族Sera和Nakao的小孩Calao遷移遺留下來的族人,包含掃叭頂(民國前十二黏亦奇密分社分布於此,以前開墾之際遇雨,大家避雨入耕作小屋,撿木板一片當作吃飯的桌子,阿美族稱木板為掃叭 Sabat遂以這命名(阿美族人的命名方式很特別都是一現有物命名),根據文獻記載位於花蓮吉安鄉太昌也有相關連的地方也叫Sabat砂婆噹),加納納(Kalala),馬立雲(原來的意思為物品交換)等三部落,仍保存AMIS傳統的文化,可說是瑞穗鄉地方上的老部落。民國前十年由太巴塱及飽干社分布於此。

舞鶴村「加納納kalala部落」意思為「地形似鍋子狀之聚落」,族群是由(pacidal富源氏族、fataan光復氏族、talakop鶴岡氏族、alapawan東河氏族、rarangas太巴塱氏族、sielac台東氏族)此六個時期氏族的聚集而形成的聚落。據傳(odong人名),由壽豐輾轉至光復大農村與富源、光復、太巴塱氏族融合居住在光復鄉大農村,而後遷居到瑞穗鄉舞鶴村的太平頂「nalacolan」此為第二代「kalala`部落」,常常為水源起爭執因此遷入現在的「加納納kalala`部落」,然這個氏族群與第一代由豐濱遷徒奇美、鶴岡展轉至太平頂居住的族群互爭地盤及水源紛紛遷移台東重安等海岸線及富里鄉、關山鎮等山線部落。

 

    石柱口述傳說      

      遠古時代有兩位神「加苦望他」「怕駕祿」又名「不帶夏」從天而降舞鶴台地,後生一男一女,為男的叫「斯羅者」女的叫「遼較則」,有一日有來自觀音山來的兩個獵者,目擊他們的家畜很多,遂訪探商讓家畜,但他們不答應而觸怒打獵者,以恪術驟然狂風洪水將他們的房屋吹倒沖流殆盡, 僅留下兩支門柱,柱長約6公尺,當時是由鶴崗山區運過去樹木材因日久化為石。

      阿美族文化遺址石柱高約6公尺,寬約0.7公尺,厚約0.3公尺聳立雲天巍兀壯觀,有千年石柱之稱。石柱上端有雕飾痕跡,然文字而誌以察其詳,據傳說法是因該是Calao住的地方,在這裡搭蓋房屋,他年老時以土地地質貧瘠作物歉收,遂率族人遷返Lahtar(奇美東方高台地)。他們離開掃叭(Sabat)時,房舍仍然留在那裡,因時代久遠,變成現在的巨石。


 

加納納

Kalala Niyaro'

       加納納(Kalala)是Sadipogan氏族為Cipolan(芝波蘭)之分支,從南方島嶼叫Sainayasay(今綠島)來的,在秀姑巒溪口Ce'po'定居,該部落因而就稱Cipolan,然後社之一支輾轉移居三間屋,因初居工寮,Sadipogan氏族再沿海案南移,抵達Kiarin(猴子山附近),因卑南社之壓迫又向北經台東縱谷逃至Kalala(加納納),因`卑南窮追不捨,便遷移居至Latar(奇美社東方高台地)與Calao氏族同住,但是仍不斷受到卑南社之侵襲,於是又遷離至Ce'po',俟卑南社之威脅解除,又遷入奇美盆地西南方的Nalomaan.建立了奇美社..........

Kalala(加納納)阿美族可能是Sadipogan氏族遷移Latar遺留下的部份族人....根據文獻記載,從奇美社遷出的氏族其中之一的Fasay氏族相傳在很久以前,由奇美社移至拔仔(富源Pairasan),約在六十餘年前再由拔仔遷居加納納.

掃叭頂

  Sabat Niyaro'

     掃叭頂(民國前十二黏亦奇密分社分布於此,以前開墾之際遇雨,眾避入耕作小屋,拾木板一片作棹進參,阿美族稱木板為掃叭 Sabat,根據文獻記載位於花蓮吉安鄉太昌也有相關連的地方也叫Sabat砂婆噹),馬立雲(原來的意思是物品交換)。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