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村kangkonga部落遷移史
作者:部落小編 發佈用戶: 版權:原創 發表日期:2008/6/4 閱讀:
4449次
一、地名的由來:
在日據時代期間居住於此之原住民將現在富源這個地方稱呼為pairasun,原取於目前之拔仔溪而得名,凡居住於東部的原住民均稱呼pairasun為富源。富源部落名為剛估那(kangkonga);在早期稱呼為chiruchang這才是本部落的部落名稱,chiruchang意為白頭嗡鳥我們叫它為chiru這種鳥對老一輩的族人來講是一種非常會報信息的鳥類,從它的叫聲就知道今日運氣的好壞與否;例如;族人上山打獵時,在前方不遠處聽到chiru叫個不停,這表示今日會有收穫,反之則表示無收穫或者陷阱抓到的動物已死亡多日,另一例子是;過去的布農族人有獵人頭祭祀的習性,部落的族人經常是被獵首的對象,因此;在早期敵人來襲時chiru就會叫個不停族人就得以保住性命,遂在每次chiru鳴叫時,族人就會就地躲藏不讓敵人發現,為感謝chiru的幫忙降低族人被襲擊死亡的因素,部落便以chiruchang來命名。
直至國民政府時期(約1945年)部落名改稱為剛估那(kangkoga),原因是過去有兩位頭目一位是chi no rewy ma ya、另一位是chi ka le tang,為mo ru chang(摸魯棧)部落的頭目,有一天夜裡來到chiruchang部落拜訪一位朋友(lalingferey)那時正是冬天寒冷之季家家戶戶幾乎都在圍爐,這兩位頭目來到了朋友lalingferey的家看到他正在廚房圍爐便直往廚房方向,到了廚房門口這兩位頭目跨過門崁後一個不小心踩到了正堆在廚房內的蕃薯(地瓜)便滑腳倒地,就這樣這兩位來自 moruchang(摸魯棧)部落的頭目就隨口說出了一句:以後你們部落叫做地瓜好了(地瓜原住民語為kuga),爾後部落名便改稱為剛估那(kangkonga)然而原來的部落名稱(chiruchang)就未在延用。
富源之部落名稱有三種稱呼:
1、pairasun(拔仔溪溪名而來)
2、chiruchang(白頭嗡鳥而來;恢復此傳統地名)
3、kangkonga(地瓜而來)
在日據時chiruchang部落住戶為以下:
1、fo low i dog 2、o sung i mor 3、la ling fe lane 4、wo sung ka waw
5、fo low a nahe 6、no owey ba bay 漢人只知有一戶(客家人)-a iung
二、遷徙過程:剛估那(kangkonga)分有上下兩處,下剛估那(kangkonga)大部分是由moruchang部落、atolan部落、lagasan部落族人遷徙居住之。
三、生活習性:
剛估那(kangkonga)部落位於富源森林遊樂區是一天然資源豐富的地方,更是踏青遊玩好去處,在早期部落族人就於此活動頻繁喜好下水捕魚、上山打獵因此變成了族人們舉行重要慶典的地方,這裡有二條溪第一條溪取名為拔仔溪(pairasun)在此河的沿岸曾是日據時期為燒木碳窯亦是祖先於此開墾直至國民政府而山域正是祖先打獵、採藤心的地方,另一條溪取名為富源溪在日據時期日本人稱它為白川溪而這裡有兩座瀑布,第一座名為龍吟瀑布族人稱它為(chairafaai)其岩壁高約五十公尺過橋後沿著山谷自富源溪至白水溪即可到達,則另一座瀑布岩壁約高二十公尺其間更有溫泉湧出亦於其中,在沿著富源溪走上去便可看到一座山頭族人稱呼為(leahefnolatomay);其意義是指年齡階層名稱年紀約在35歲至40歲之間而此處就是此年齡階層之年青人捕魚、打獵及過夜之處,順著溪流即可看到溪流行經的一河流大轉彎此處族人稱呼它為幾阿度愛(chaiatoay),而就在不遠之處又清楚看到一座山頭聳立著彷彿期待著族人的到來原來這座山頭叫做(lea hefnosotea)亦是年齡階層的名稱,年紀約在30歲35歲之間也是該年齡階層之年青人打獵、捕魚的地方,再沿溪流走去看到有一大湖此湖寬約15公尺、深3至5公尺族人稱它為(fanawnilaeih),意思是這個湖水乃一位族人名叫laeihy據說在很早的時後於此居住成天顧著湖水與湖水相伴,在順著溪流看到了溪流的分支及族人們的主要山頭,有(zuo’u tzong mitalaraldogec)是族人們打獵、採藤心的地方、chikoyaay(菜名)此處生長許多這種野菜、岩石峭壁族人稱之為(ma laroongie)、小分支溪流族人稱之為(paksain)、小溪(lekeleke)、黑來上岩洞(人名),在來就是白水溪據說這裡魚蝦多且水澤透明可見底。